《教育文化论坛》杂志社
首页 > 期刊导读
 
/ / /
 

新时代西藏学生民族团结教育培养路径研究

 
来源:教育文化论坛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3-22
 
一、新时代对西藏学生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意义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中指出,民族间需要相互尊重、欣赏、理解、包容、学习、帮助,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地遵循民族团结原则,促进民族间的相互帮助与和谐共处,为民族共同进步发展奠定基础[1]。因此,在对西藏学生开展团结教育时需要秉持平等包容、美美与共的理念。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因此加强民族团结教育是满足历史发展需要的主要途径。新时代民族团结教育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升民族凝聚力的关键,对于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意义重大。 第一,民族团结教育是提升民族凝聚力的关键,我国自身发展需要建立在民族团结的前提下。新时代党中央和国务院十分重视西藏地区的经济发展,借助良好的教育优势和办学条件对西藏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为培养西藏人才,提升其团结意识提供动力。 第二,民族团结教育是培养高素质西藏建设人才的关键。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中提出了“跨越式发展”“加快发展”等要求,培养具有团结意识的高素质西藏建设者是落实上述要求的主要途径。西藏团结教育属于异地办学模式,学生大多数是优秀的藏族学生,具有朴素、诚实、善良的优点,因此对其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可以从宏观上提升西藏学生道德素质,树立其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二、新时代西藏学生民族团结教育培养路径 (一)创新民族团结教育模式 第一,在对西藏学生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时,应创新教学方式。建议结合实际情况创新民族团结校本模式,将民族、马克思主义理论、公民意识、宗教知识等要素融入教学计划中,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宗教和民族意识,提升其民族认同感[2]。 第二,教师在对西藏学生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时,可以将教学内容和红色文化相结合,将其作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设置为必修课程。同时组织西藏学生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学习,在其心中构建爱国主义情怀,使其为民族团结贡献力量。 第三,加强对西藏学生的人文关怀。部分西藏学生来自落后和偏远的贫困地区,在与人交往和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自卑心理,进而形成思想误区,不利于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开展。因此教育工作者应围绕学习、生活、精神等方面为其提供帮助和引导,通过人文关怀提升其心理素质。例如,选择政治觉悟高、思想素质强、领导能力优秀的西藏学生作为学生干部,使大家感受到对于西藏学生的重视和关怀,进而促进民族团结思想和知识的传播,达成民族团结教育目标。 (二)开展情感教育 良好的情感教育能够帮助西藏学生加强对祖国的认同感。民族团结包含心理、文化、社会等多种要素,在民族团结教育中引入情感教育能依托学生心理情况,树立其民族团结意识,培养其正确的个人意识、群体意识和国家意识。因此,新时代民族团结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西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品行结构,围绕知、情、意、信、行五方面加强教育[3]。实践表明,知行合一是教育关键和难点。若对学生大量灌输民族团结教育的理论思想,容易使其由知向行实践的过程中出现误区,甚至产生抵触、厌烦、反感等情绪,无法有效落实民族团结计划[4]。 因此,建议对西藏学生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时,教师应引入情感教育要素,通过列举民族团结发展进程中的感人故事,激发学生共情能力,培养其对于中国共产党的感恩、对祖国的爱国情、对其他民族的关爱团结情。围绕“以情动人、以情感人”的原则使其与破坏祖国统一的行为斗争,成为民族团结的传播者和实践者。 (三)围绕“以生为本”原则创设主题网站 构建民族团结教育相关主题的网站能够突出团结教育的政治性、严谨性和创新性,化解西藏学生的排斥心理和抵触心理,将民族团结教育知识转变为直观、生动的网络表达模式,实现寓教于乐[5]。通过丰富的网络文化和资源循序渐进地感染学生,对西藏学生完成团结教育。例如,借助网络技术在网站中引入重要时政新闻、具有民族团结教育价值的影视作品等,鼓励学生在网络社区积极讨论,实现思想碰撞。此外,可以通过在线教育将现代科技信息与中国民族历史文化、政治本质相结合,使学生受到民族团结教育内容的熏陶。 (四)借助微信平台对西藏学生加强教育 建议教育工作者围绕“用心、关心、留心”的原则,针对思想状态不稳定的西藏学生进行耐心引导和细心观察,及时掌握其心路历程和思想状态。教师可以借助微信等虚拟交流平台,与西藏地区学生交流和谈心,对其进行引导和感化。建议将学校微信公众平台作为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载体,依托校园无线网络、手机终端,利用语音、视频、图片方式向学生推送有趣的民族团结教育内容。例如开通“西藏微青年”公众号,设置友情连接、校园生活等模块,为西藏学生提供丰富、健康的教育信息。同时,推送内容需要侧重民族团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例如学校可以举办“民族团结友爱活动”,借助该平台每日定期发布民族团结口号,组织“微行动”。鼓励学生将身边的民族团结故事和自身感悟在平台中发布,并予以奖励和表扬。此外,学校可以开展“民族团结先进集体和个人”表彰评选活动、团结进步演讲大赛,借助微信公众平台分享现场盛况,进而向西藏学生传播友爱、团结的正能量,创设和谐、团结的氛围[6]。 (五)增加民族互动频率 民族互动是指民族间的交流、接触、关系维护,是整合和梳理民族关系的主要形式,是促进多民族发展和生存的基础。民族互动能够构建和谐的民族关系,通过增加民族交流机会优化民族间关系。一般民族之间的隔阂、歧视等均是由于文化和生活的不了解而产生的,因此构建团结、平等、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式民族关系需要增加民族互动次数。对西藏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能够为民族互动提供条件。同时,西藏学生正值青年,在人际交往方面兴趣较大,因此建议学校针对地区特点和西藏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通过混合入住、混合编班的方式组织西藏民族的学生参加“结对子”“一帮一”等活动,促进西藏学生与其他民族学生的跨文化交流与交往,提升其对国家、本民族、其他民族的认同感,消除狭隘民族主义和大民族主义,实现民族团结。 (六)丰富教育文化 文化是民族的特征和灵魂,是在社会政治、自然环境、经济环境中意识形态的反映,能够提升民族凝聚力。加强文化交融与和谐发展是树立民族团结意识的关键。西藏是具有浓郁传统文化特色的地区,因此西藏学生在文化交流方面机会较少,对其他民族文化不甚了解,容易出现两元思维模式。因此,建议在开展西藏民族团结教育时,进行多民族文化的融合,例如通过节庆活动、文艺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体育活动,同时定期或随机开展民族习俗、文学、宗教信仰、文化禁忌等知识讲座,加强西藏学生与各民族间的了解,使学生认同文化多样性,创设美美与共的文化氛围,实现民族文化繁荣。 (七)加强对西藏学生的公民意识教育 公民是我国的主体,在国家权利运行和发展中发挥监督作用,与性别、民族、宗教信仰等内容无关[7]。部分西藏学生由于民族意识较强,容易受到分裂势力的影响。因此,新时代对于西藏学生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时,需要重视公民教育,树立其公民意识,提升其对于祖国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理解社会主义自由平等、民主法治、公平公正的原则,从根本上意识到民族团结是中国发展的核心思想,使西藏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树立信心,为汇集中国力量、凝聚中国精神、民族团结互助、构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提供动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民族问题与政治、经济问题密切相关,因此对西藏学生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十分必要。教育工作者应仔细斟酌民族团结教育的相关内容,加强思想引领,创新民族团结教育的方法、理念和内容,使学生具备独立清醒的头脑,在其心中树立民族团结意识,为西藏培养高素质人才,维护祖国团结统一。 [1]王继明,王国新.新时代高校民族团结教育的认知及创新——以西藏农牧学院学生社团学习贺信精神系列活动为例[J].管理观察,2019(27):138-139. [2]孟祥凤.“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对西藏高校优化民族团结教育的启示[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8):27-28. [3]苏傲雪.西藏、新疆高中班民族团结教育调查研究[J].民族教育研究,2019,30(2):66-72. [4]乔蕾.西藏赴学习学生的学习能力现状研究——以辽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智库时代,2019(5):146-147. [5]郭宁,赵波.西藏中职班学生管理的现状与对策——以山东省济宁卫生学校西藏中职班为例[J].职业,2018,(8):59-60. [6]汤燕妮.基于“适需原则,和合教育”的西藏民族学生教育探索[J].阿坝师范学院学报,2017(3):85-88. [7]王乔.民族班(西藏)学生大学适应性研究——基于浙江大学某民族班的实例分析[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7(3):32-33. 一、新时代对西藏学生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意义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中指出,民族间需要相互尊重、欣赏、理解、包容、学习、帮助,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地遵循民族团结原则,促进民族间的相互帮助与和谐共处,为民族共同进步发展奠定基础[1]。因此,在对西藏学生开展团结教育时需要秉持平等包容、美美与共的理念。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因此加强民族团结教育是满足历史发展需要的主要途径。新时代民族团结教育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升民族凝聚力的关键,对于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意义重大。第一,民族团结教育是提升民族凝聚力的关键,我国自身发展需要建立在民族团结的前提下。新时代党中央和国务院十分重视西藏地区的经济发展,借助良好的教育优势和办学条件对西藏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为培养西藏人才,提升其团结意识提供动力。第二,民族团结教育是培养高素质西藏建设人才的关键。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中提出了“跨越式发展”“加快发展”等要求,培养具有团结意识的高素质西藏建设者是落实上述要求的主要途径。西藏团结教育属于异地办学模式,学生大多数是优秀的藏族学生,具有朴素、诚实、善良的优点,因此对其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可以从宏观上提升西藏学生道德素质,树立其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二、新时代西藏学生民族团结教育培养路径(一)创新民族团结教育模式第一,在对西藏学生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时,应创新教学方式。建议结合实际情况创新民族团结校本模式,将民族、马克思主义理论、公民意识、宗教知识等要素融入教学计划中,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宗教和民族意识,提升其民族认同感[2]。第二,教师在对西藏学生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时,可以将教学内容和红色文化相结合,将其作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设置为必修课程。同时组织西藏学生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学习,在其心中构建爱国主义情怀,使其为民族团结贡献力量。第三,加强对西藏学生的人文关怀。部分西藏学生来自落后和偏远的贫困地区,在与人交往和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自卑心理,进而形成思想误区,不利于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开展。因此教育工作者应围绕学习、生活、精神等方面为其提供帮助和引导,通过人文关怀提升其心理素质。例如,选择政治觉悟高、思想素质强、领导能力优秀的西藏学生作为学生干部,使大家感受到对于西藏学生的重视和关怀,进而促进民族团结思想和知识的传播,达成民族团结教育目标。(二)开展情感教育良好的情感教育能够帮助西藏学生加强对祖国的认同感。民族团结包含心理、文化、社会等多种要素,在民族团结教育中引入情感教育能依托学生心理情况,树立其民族团结意识,培养其正确的个人意识、群体意识和国家意识。因此,新时代民族团结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西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品行结构,围绕知、情、意、信、行五方面加强教育[3]。实践表明,知行合一是教育关键和难点。若对学生大量灌输民族团结教育的理论思想,容易使其由知向行实践的过程中出现误区,甚至产生抵触、厌烦、反感等情绪,无法有效落实民族团结计划[4]。因此,建议对西藏学生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时,教师应引入情感教育要素,通过列举民族团结发展进程中的感人故事,激发学生共情能力,培养其对于中国共产党的感恩、对祖国的爱国情、对其他民族的关爱团结情。围绕“以情动人、以情感人”的原则使其与破坏祖国统一的行为斗争,成为民族团结的传播者和实践者。(三)围绕“以生为本”原则创设主题网站构建民族团结教育相关主题的网站能够突出团结教育的政治性、严谨性和创新性,化解西藏学生的排斥心理和抵触心理,将民族团结教育知识转变为直观、生动的网络表达模式,实现寓教于乐[5]。通过丰富的网络文化和资源循序渐进地感染学生,对西藏学生完成团结教育。例如,借助网络技术在网站中引入重要时政新闻、具有民族团结教育价值的影视作品等,鼓励学生在网络社区积极讨论,实现思想碰撞。此外,可以通过在线教育将现代科技信息与中国民族历史文化、政治本质相结合,使学生受到民族团结教育内容的熏陶。(四)借助微信平台对西藏学生加强教育建议教育工作者围绕“用心、关心、留心”的原则,针对思想状态不稳定的西藏学生进行耐心引导和细心观察,及时掌握其心路历程和思想状态。教师可以借助微信等虚拟交流平台,与西藏地区学生交流和谈心,对其进行引导和感化。建议将学校微信公众平台作为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载体,依托校园无线网络、手机终端,利用语音、视频、图片方式向学生推送有趣的民族团结教育内容。例如开通“西藏微青年”公众号,设置友情连接、校园生活等模块,为西藏学生提供丰富、健康的教育信息。同时,推送内容需要侧重民族团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例如学校可以举办“民族团结友爱活动”,借助该平台每日定期发布民族团结口号,组织“微行动”。鼓励学生将身边的民族团结故事和自身感悟在平台中发布,并予以奖励和表扬。此外,学校可以开展“民族团结先进集体和个人”表彰评选活动、团结进步演讲大赛,借助微信公众平台分享现场盛况,进而向西藏学生传播友爱、团结的正能量,创设和谐、团结的氛围[6]。(五)增加民族互动频率民族互动是指民族间的交流、接触、关系维护,是整合和梳理民族关系的主要形式,是促进多民族发展和生存的基础。民族互动能够构建和谐的民族关系,通过增加民族交流机会优化民族间关系。一般民族之间的隔阂、歧视等均是由于文化和生活的不了解而产生的,因此构建团结、平等、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式民族关系需要增加民族互动次数。对西藏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能够为民族互动提供条件。同时,西藏学生正值青年,在人际交往方面兴趣较大,因此建议学校针对地区特点和西藏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通过混合入住、混合编班的方式组织西藏民族的学生参加“结对子”“一帮一”等活动,促进西藏学生与其他民族学生的跨文化交流与交往,提升其对国家、本民族、其他民族的认同感,消除狭隘民族主义和大民族主义,实现民族团结。(六)丰富教育文化文化是民族的特征和灵魂,是在社会政治、自然环境、经济环境中意识形态的反映,能够提升民族凝聚力。加强文化交融与和谐发展是树立民族团结意识的关键。西藏是具有浓郁传统文化特色的地区,因此西藏学生在文化交流方面机会较少,对其他民族文化不甚了解,容易出现两元思维模式。因此,建议在开展西藏民族团结教育时,进行多民族文化的融合,例如通过节庆活动、文艺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体育活动,同时定期或随机开展民族习俗、文学、宗教信仰、文化禁忌等知识讲座,加强西藏学生与各民族间的了解,使学生认同文化多样性,创设美美与共的文化氛围,实现民族文化繁荣。(七)加强对西藏学生的公民意识教育公民是我国的主体,在国家权利运行和发展中发挥监督作用,与性别、民族、宗教信仰等内容无关[7]。部分西藏学生由于民族意识较强,容易受到分裂势力的影响。因此,新时代对于西藏学生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时,需要重视公民教育,树立其公民意识,提升其对于祖国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理解社会主义自由平等、民主法治、公平公正的原则,从根本上意识到民族团结是中国发展的核心思想,使西藏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树立信心,为汇集中国力量、凝聚中国精神、民族团结互助、构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提供动力。三、结语综上所述,民族问题与政治、经济问题密切相关,因此对西藏学生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十分必要。教育工作者应仔细斟酌民族团结教育的相关内容,加强思想引领,创新民族团结教育的方法、理念和内容,使学生具备独立清醒的头脑,在其心中树立民族团结意识,为西藏培养高素质人才,维护祖国团结统一。参考文献:[1]王继明,王国新.新时代高校民族团结教育的认知及创新——以西藏农牧学院学生社团学习贺信精神系列活动为例[J].管理观察,2019(27):138-139.[2]孟祥凤.“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对西藏高校优化民族团结教育的启示[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8):27-28.[3]苏傲雪.西藏、新疆高中班民族团结教育调查研究[J].民族教育研究,2019,30(2):66-72.[4]乔蕾.西藏赴学习学生的学习能力现状研究——以辽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智库时代,2019(5):146-147.[5]郭宁,赵波.西藏中职班学生管理的现状与对策——以山东省济宁卫生学校西藏中职班为例[J].职业,2018,(8):59-60.[6]汤燕妮.基于“适需原则,和合教育”的西藏民族学生教育探索[J].阿坝师范学院学报,2017(3):85-88.[7]王乔.民族班(西藏)学生大学适应性研究——基于浙江大学某民族班的实例分析[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7(3):32-33.

文章来源:教育文化论坛 网址: http://jywhlt.400nongye.com/lunwen/itemid-8880.shtml


上一篇: 倡导T态教育促进基础教育文化协调发展研究
下一篇: 中国政治与国际政治论文_布林肯访非,美加大对非倚重为哪般



点击在线投稿

 
/ / /
 
 
 
 

Copyright 2001-2021 400农业期刊网版权所有 做最专业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本站不是《教育文化论坛杂志社》官网,如果需要联系官方杂志社,请联系客服索取网站或者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