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文化论坛》杂志社
首页 > 期刊导读
 
/ / /
 

探析教育技术文化

 
来源:教育文化论坛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3-22
 
教育技术是教育中的技术。教育技术所研究的不是教育的全部内容,也不是技术的整个领域,而是教育与技术交叉部分的理论与实践。类似地,教育技术文化是教育文化和技术文化的交叉部分,亦即教育技术文化是用于教育的那部分技术文化或者说技术支撑下的可利用和生成的那部分教育文化。因而想要更为深刻地理解教育技术文化,就要从教育文化和技术文化两个方面着手。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了一定的文化,中西方的经济、政治截然不同,因此中西方文化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不同的文化传统使中西方在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生活方式等方面不尽相同,致使中西方的教育文化和技术文化之间也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这些都影响着对教育技术文化的理解。笔者试从中西方的教育文化与技术文化之间的差异来看教育技术文化,以加深对教育技术文化的理解。 一、 中西方教育文化差异 (一)中国教育文化 在中国的教育文化中,儒教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它在中国人的心中根深蒂固,影响深远。在家庭教育中,很多中国父母奉行孔孟哲学,教导子女做一个好孩子,其标准就是自制、听话、有礼貌、谦虚等。同时受“父为子纲”的影响,在家庭内部父母尤其是父亲拥有绝对的权威,子女要服从于父母,这样才算尽孝。父母往往将孩子视为自己的私有财产,忽视了孩子的个性发展。孩子被剥夺了主动性和创造性,只是听从于父母的教导。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集体主义,采取集体化教学。在传统学校教育中多为填鸭式或灌输式教学,课堂教学模式过于统一化、单一化。在教学过程中过于依赖教师和教材,强调学习的统一性,忽视了学生对知识的个性化理解与运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在课堂上不停地讲,学生只是在死记硬背,师生之间缺乏互动交流。因而这种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综合评价过于重视考试成绩,看重学习结果,忽视了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 中国教育重视基础知识、理论知识的传授,注重对知识的掌握和继承,在教学内容上精而深,注重尊师重道,而且学校管理相对严格,要求学生在上课的时候精神集中,牢记书本上的知识。因而,学生知识基础扎实,但动手能力较差,缺乏主动性和创造力。 (二)西方教育文化 西方教育以孩子为主体,强调个人的努力和个性。西方文化强调纯粹的知识,尤其是科学和社会知识。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认为知识来源于孩子的好奇心,因而他们会经常性地带孩子回归自然,引发孩子对于自然和科学的强烈兴趣。父母会尊重孩子的选择,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并给予他们充分的自由。很少有父母强迫孩子,因为他们认为父母的职责在于发掘孩子的兴趣和潜能,引导其走上正确的道路,而不是强迫孩子做不感兴趣的事情。 在学校教育中,同样倡导个人价值高于一切,突出学生的个性培养,采取个性化教学,并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和创新。西方课堂实行的是素质型的启发式教学,教师很注重引导、鼓励学生,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这种教学模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在愉快的课堂氛围中获得学习乐趣和相关知识,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学习注重自主性,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学习相关知识,并主动动手操作,因而学生动手能力较强。但学校管理相对松散,学生的纪律性较差,缺乏集体意识。 西方教育重视教育内容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教学内容广而博。西方的教育是平等教育,学生和教师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他们之间相互尊重,师生关系是平等的。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强,但缺乏集体感和使命感。 二、 中西方技术文化差异 技术文化是“以技术为本体或‘源’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文化联系”。因此,技术文化必须依附于技术的使用,体现在技术设计、设计过程、设计产品等与技术相关的各个方面。在技术文化视野中,技术一般由技术器物层、技术制度层和技术意识形态这三个层次组成的。不同的民族、国家,技术发展的历程也是不尽相同的。不同的技术文化背景会影响技术的选择和使用。 (一)中国技术文化 中国技术的历史十分悠久。早在远古时代,由于生存环境恶劣,人类为了生存,开始更多地使用天然工具,并开始打制石器,学会用火,发明弓箭等。工具的使用是原始技术的萌芽。后来,人类逐渐有意识地开始使用技术来改造周围的世界。在中国封建社会,处于社会下层的广大工匠是生产技术开发主体,他们卑微的社会地位以及缓慢演进的自在的技术文化形态,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甚微,因此也有着雕虫小技的说法。随着技术在提高社会生产力方面显现出极大的促进作用,统治者也开始重视技术的发展和推广,利用技术提高综合国力并巩固自己的统治。为满足人们的各类生活需求,各种各样的技术应运而生,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里产生了众多重大发明创造,使中国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遗憾的是,在经历了几千年的不断昌盛发展之后,在明清时期,中国的技术发展逐渐缓慢并由昌盛走向衰落,最终从遥遥领先于西方国家的水平沦落为落后的水平。近代中国人意识到了落后的原因,积极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不断改进自身,寻找着救国救民的出路。在现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深入人心,以创新引领发展,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西方技术文化 西方国家十分注重技术的发明创造和使用,并以此来提高社会生产力,最显著的代表就是工业革命了。18世纪时英国的工场手工业的生产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这就对工场手工业提出了技术改革的要求,加之当时资产阶级在英国的统治日益加强,多年的海外贸易和殖民扩张又为其积累了原始资本,提供了广阔的原料地和海外市场,于是,一场机器生产革命必然爆发。18世纪中叶,英国人瓦特改良了蒸汽机,这标志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到来。紧接着,一系列的技术革命引发了社会生产从手工劳动向动力机器生产的转变。随后工业革命传播到整个欧洲大陆乃至世界各国。第一次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第一次工业革命可以说是蒸汽技术革命,之后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是电力技术革命,第三次工业革命是计算机及信息技术革命,21世纪以人工智能、清洁能源、机器人技术、量子信息技术、虚拟现实以及生物技术为主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也将要到来。 三、 探析教育技术文化 在中西方的教育文化、技术文化的对比中不难发现:中国重道义,西方重功利;中国崇尚和谐,西方崇尚竞争;中国重集体,西方重个体;中国重传承,西方重创新;中国重理论,西方重实践。 教育技术文化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应用时所呈现的独特文化现象,它既包括教育文化的要素,也包括技术文化的要素,呈现出教育技术的文化化、教育文化的技术化和技术文化的教育化等样态。我国教育技术的学科理论研究和构建大都是从国外引进的,这些舶来品自然会带有浓厚的西方文化气息,也就直接导致了我国的教育技术鲜有本土特色的理论创见。对于一个学科建设落后的国家而言,这种现象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而且在学科建设起步阶段是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的。但这也只适用于学科建设初期,随着学科建设的不断成熟,长期照搬国外,是非常不利于我国的教育技术发展的。因此,非常有必要而且必须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技术文化。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技术文化必须以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和教育传统为依托,深刻挖掘我们本民族自己的文化精髓,并在现代科技和现代社会的催化下,赋予崭新的时代内涵。 当然,构建中国特色的教育技术文化并非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教育技术研究者坚持不懈的努力,不仅要对自身文化了如指掌并进行认真的分析、批判和总结,还要了解国外的文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并要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和积极实践,使教育技术学科走向成熟。从中西方教育文化、技术文化之间的差异这一角度来分析教育技术,可以让我们透视教育技术中的种种问题,为我们寻找相应的解决路径提供一种思路。 [1]冯秀琪.教育技术理论研究逻辑起点的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2004:24-26. [2]贺斌.教育技术文化场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0(2):11-16. [3]喻晴,闾振华.中西方文化差异对我国高校教育的启示[J].教育与职业,2014(6):181-182. [4]王海山,盛世豪.技术论研究的文化视角:一种新的技术观和方法论[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0(5):25-32. [5]王永辉.以技术文化的视角考察远程教育[J].学术论坛,2008(10). [6]王伯鲁.技术文化及其当代特征解析[J].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2(12). 任晓青,甘肃省兰州市,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 教育技术是教育中的技术。教育技术所研究的不是教育的全部内容,也不是技术的整个领域,而是教育与技术交叉部分的理论与实践。类似地,教育技术文化是教育文化和技术文化的交叉部分,亦即教育技术文化是用于教育的那部分技术文化或者说技术支撑下的可利用和生成的那部分教育文化。因而想要更为深刻地理解教育技术文化,就要从教育文化和技术文化两个方面着手。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了一定的文化,中西方的经济、政治截然不同,因此中西方文化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不同的文化传统使中西方在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生活方式等方面不尽相同,致使中西方的教育文化和技术文化之间也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这些都影响着对教育技术文化的理解。笔者试从中西方的教育文化与技术文化之间的差异来看教育技术文化,以加深对教育技术文化的理解。一、 中西方教育文化差异(一)中国教育文化在中国的教育文化中,儒教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它在中国人的心中根深蒂固,影响深远。在家庭教育中,很多中国父母奉行孔孟哲学,教导子女做一个好孩子,其标准就是自制、听话、有礼貌、谦虚等。同时受“父为子纲”的影响,在家庭内部父母尤其是父亲拥有绝对的权威,子女要服从于父母,这样才算尽孝。父母往往将孩子视为自己的私有财产,忽视了孩子的个性发展。孩子被剥夺了主动性和创造性,只是听从于父母的教导。中国传统文化强调集体主义,采取集体化教学。在传统学校教育中多为填鸭式或灌输式教学,课堂教学模式过于统一化、单一化。在教学过程中过于依赖教师和教材,强调学习的统一性,忽视了学生对知识的个性化理解与运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在课堂上不停地讲,学生只是在死记硬背,师生之间缺乏互动交流。因而这种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综合评价过于重视考试成绩,看重学习结果,忽视了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中国教育重视基础知识、理论知识的传授,注重对知识的掌握和继承,在教学内容上精而深,注重尊师重道,而且学校管理相对严格,要求学生在上课的时候精神集中,牢记书本上的知识。因而,学生知识基础扎实,但动手能力较差,缺乏主动性和创造力。(二)西方教育文化西方教育以孩子为主体,强调个人的努力和个性。西方文化强调纯粹的知识,尤其是科学和社会知识。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认为知识来源于孩子的好奇心,因而他们会经常性地带孩子回归自然,引发孩子对于自然和科学的强烈兴趣。父母会尊重孩子的选择,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并给予他们充分的自由。很少有父母强迫孩子,因为他们认为父母的职责在于发掘孩子的兴趣和潜能,引导其走上正确的道路,而不是强迫孩子做不感兴趣的事情。在学校教育中,同样倡导个人价值高于一切,突出学生的个性培养,采取个性化教学,并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和创新。西方课堂实行的是素质型的启发式教学,教师很注重引导、鼓励学生,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这种教学模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在愉快的课堂氛围中获得学习乐趣和相关知识,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学习注重自主性,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学习相关知识,并主动动手操作,因而学生动手能力较强。但学校管理相对松散,学生的纪律性较差,缺乏集体意识。西方教育重视教育内容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教学内容广而博。西方的教育是平等教育,学生和教师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他们之间相互尊重,师生关系是平等的。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强,但缺乏集体感和使命感。二、 中西方技术文化差异技术文化是“以技术为本体或‘源’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文化联系”。因此,技术文化必须依附于技术的使用,体现在技术设计、设计过程、设计产品等与技术相关的各个方面。在技术文化视野中,技术一般由技术器物层、技术制度层和技术意识形态这三个层次组成的。不同的民族、国家,技术发展的历程也是不尽相同的。不同的技术文化背景会影响技术的选择和使用。(一)中国技术文化中国技术的历史十分悠久。早在远古时代,由于生存环境恶劣,人类为了生存,开始更多地使用天然工具,并开始打制石器,学会用火,发明弓箭等。工具的使用是原始技术的萌芽。后来,人类逐渐有意识地开始使用技术来改造周围的世界。在中国封建社会,处于社会下层的广大工匠是生产技术开发主体,他们卑微的社会地位以及缓慢演进的自在的技术文化形态,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甚微,因此也有着雕虫小技的说法。随着技术在提高社会生产力方面显现出极大的促进作用,统治者也开始重视技术的发展和推广,利用技术提高综合国力并巩固自己的统治。为满足人们的各类生活需求,各种各样的技术应运而生,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里产生了众多重大发明创造,使中国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遗憾的是,在经历了几千年的不断昌盛发展之后,在明清时期,中国的技术发展逐渐缓慢并由昌盛走向衰落,最终从遥遥领先于西方国家的水平沦落为落后的水平。近代中国人意识到了落后的原因,积极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不断改进自身,寻找着救国救民的出路。在现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深入人心,以创新引领发展,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二)西方技术文化西方国家十分注重技术的发明创造和使用,并以此来提高社会生产力,最显著的代表就是工业革命了。18世纪时英国的工场手工业的生产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这就对工场手工业提出了技术改革的要求,加之当时资产阶级在英国的统治日益加强,多年的海外贸易和殖民扩张又为其积累了原始资本,提供了广阔的原料地和海外市场,于是,一场机器生产革命必然爆发。18世纪中叶,英国人瓦特改良了蒸汽机,这标志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到来。紧接着,一系列的技术革命引发了社会生产从手工劳动向动力机器生产的转变。随后工业革命传播到整个欧洲大陆乃至世界各国。第一次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第一次工业革命可以说是蒸汽技术革命,之后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是电力技术革命,第三次工业革命是计算机及信息技术革命,21世纪以人工智能、清洁能源、机器人技术、量子信息技术、虚拟现实以及生物技术为主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也将要到来。三、 探析教育技术文化在中西方的教育文化、技术文化的对比中不难发现:中国重道义,西方重功利;中国崇尚和谐,西方崇尚竞争;中国重集体,西方重个体;中国重传承,西方重创新;中国重理论,西方重实践。教育技术文化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应用时所呈现的独特文化现象,它既包括教育文化的要素,也包括技术文化的要素,呈现出教育技术的文化化、教育文化的技术化和技术文化的教育化等样态。我国教育技术的学科理论研究和构建大都是从国外引进的,这些舶来品自然会带有浓厚的西方文化气息,也就直接导致了我国的教育技术鲜有本土特色的理论创见。对于一个学科建设落后的国家而言,这种现象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而且在学科建设起步阶段是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的。但这也只适用于学科建设初期,随着学科建设的不断成熟,长期照搬国外,是非常不利于我国的教育技术发展的。因此,非常有必要而且必须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技术文化。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技术文化必须以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和教育传统为依托,深刻挖掘我们本民族自己的文化精髓,并在现代科技和现代社会的催化下,赋予崭新的时代内涵。当然,构建中国特色的教育技术文化并非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教育技术研究者坚持不懈的努力,不仅要对自身文化了如指掌并进行认真的分析、批判和总结,还要了解国外的文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并要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和积极实践,使教育技术学科走向成熟。从中西方教育文化、技术文化之间的差异这一角度来分析教育技术,可以让我们透视教育技术中的种种问题,为我们寻找相应的解决路径提供一种思路。参考文献:[1]冯秀琪.教育技术理论研究逻辑起点的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2004:24-26.[2]贺斌.教育技术文化场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0(2):11-16.[3]喻晴,闾振华.中西方文化差异对我国高校教育的启示[J].教育与职业,2014(6):181-182.[4]王海山,盛世豪.技术论研究的文化视角:一种新的技术观和方法论[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0(5):25-32.[5]王永辉.以技术文化的视角考察远程教育[J].学术论坛,2008(10).[6]王伯鲁.技术文化及其当代特征解析[J].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2(12). 任晓青,甘肃省兰州市,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

文章来源:教育文化论坛 网址: http://jywhlt.400nongye.com/lunwen/itemid-8877.shtml


上一篇: 对话:生命境界的跃升
下一篇: 中国政治与国际政治论文_布林肯访非,美加大对非倚重为哪般



点击在线投稿

 
/ / /
 
 
 
 

Copyright 2001-2021 400农业期刊网版权所有 做最专业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本站不是《教育文化论坛杂志社》官网,如果需要联系官方杂志社,请联系客服索取网站或者电话。